返回

崇祯重振大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58章 卫所分类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听到皇帝透露出卫所扩编的意图,一众文臣纷纷表示不认可。

    他们还想要缩减卫所的规模压制武官,怎么能放任卫所扩编?

    面对这些人的反对,朱由检道:

    “当前大明的卫所,都有哪些种类?”

    袁可立操持卫所改制这件事,当即道:

    “主要有实土卫所、准实土卫所、非实土卫所三类。”

    “实土卫所多在边疆,没有设置州县,卫所不但要管辖军户,还要管辖民户负责政事。”

    “按照陛下的安排,这些卫今后要改为军民卫,作为军管县治理。”

    “准实土卫所就是像涿鹿三卫那样,管辖所属军户和一部分土地上的民政,但是在地方府县范围内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卫所的民政,自嘉靖年间以来已经逐渐划归给当地府县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更明确规定,把它们所辖的土地和民政事务移交当地,卫所只拥有屯垦的土地。”

    “最后的非实土卫所就像京卫,只有一些屯田,完全没有民政权力。”

    “京城卫所改制,就是确定这类卫所要如何改。”

    三类卫所各有不同,改制的办法自然也不同。这是袁可立在有军民卫制度、涿鹿守备区经验的情况下,对京城卫所改制,仍然感到棘手的原因。

    如果这些卫所的屯田像涿鹿三卫一样有足够的土地分配也就罢了,关键是京城大部分卫只有一千多顷屯田,根本就分配不过来。

    不过在朱由检看来这件事却不难办,他说道:

    “边疆实土卫所,今后可称为军民卫。仿照护军府设立三署,负责民政事务。”

    “准实土卫所在把土地和民政移交地方后,就成了非实土卫所。因为拥有的土地多,下属军士和军户多半超过五千户,可以称之为满编卫。”

    “京城的卫所土地不够分,就按之前商定的办法,只设军官和一两千名军士军户,从民众中征兵。”

    “相比满编卫来说,他们可以称为简编卫。”

    “朕要增设的卫所,就是这种简编卫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简编卫可安置一百多名军官、一两千名军士和军户,负责各地的征兵工作,还能协助治安。”

    这是京城卫所改制的方向,之前朱由检和群臣讨论那么多,就是要把京城卫所往这个方向改。

    各地卫所将来同样要如此,除了满编卫外,还要在府城、县城等地,设立简编卫所。

    他们将从各地征兵,为大明的军队提供兵力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由检向群臣道:

    “之前你们不是担心九边士兵不够用吗?”

    “朕决定在大明各地,都要设立卫所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府至少要有一个卫,向所辖区县分派千户所、百户所,负责征召军民户,还有民兵预备役。”

    “每个府设立一个守备区,设立护军校尉担任府守备。并且组建守备营,负责当地防卫。”

    “守备营一半士兵负责当地,一半士兵戍边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京营和九边,就有更多的兵力。”

    听到皇帝是设立类似京卫的简编卫所,还设立护军都尉担任府守备,文官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。

    这个由文职军官担任的职位,能让文官在军事上的权力,在地方进一步深入。

    袁可立率先表示支持道:

    “臣以为各府可设守备区,临近几个府组成兵备道,作为省都护司下属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每府一卫大可不必,普通的府一个千户所即可,每县一个百户所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府辖县超过十个,可以多设百户,也可酌情设卫。”

    “不能让所有的府都供养一卫一百多名世官,那样对地方实在太吃力。”

    大明当前的制度就是如此,例如同样是府的河南府有河南卫、卫辉府则只有守御千户所。

    袁可立的办法,就是在当前制度上小改。让这些卫所把百户所分出去,负责下辖区县。

    朱由检想想每个府的知府现在也就正五品,考虑之后表示同意,赞许道:

    “袁卿所虑极是,确实不用在所有的府都设卫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百户、一个试百户,再带十个军士、数十个军户,就能负责一个县的征兵,还有基本的防卫。”

    “地方供养他们,需要提供的不过是二千亩土地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就按这个办法设卫所,在大明每个府至少设立一个千户所,负责征兵和防卫。”

    这么灵活的转变,让群臣心中快慰。

    他们对当今皇帝的知错就改,可谓极为赞许。

    这也是群臣在适应后,越来越习惯和皇帝讨论的原因。

    但是朱由检心中,其实并不认为自己完全错了。他只是给袁可立面子,显得自己重视他的意见而已。

    在定下一个县一个百户所后,他就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繁华的市镇,例如景德镇、佛山镇、南浔镇等人

第658章 卫所分类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